溫州教育大數據公布:2020年全面實現教育基本現代化
溫州網訊 溫州市基礎教育發展水平如何?哪些數據位于全省前列?有哪些亮點和不足?近日,《2020年溫州市縣(市、區)教育發展水平督導公報》出爐,公報圍繞普及水平、辦學條件、師資隊伍、教育投入、發展成果五大方面的87項指標,盤點了溫州教育的“家底”。
記者獲悉,過去一年,溫州市教育局以“高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、高水平打造教育現代化強市”為總體目標,以“未來教育”為品牌引領,全市教育事業邁上新臺階。隨著樂清市、平陽縣順利通過省教育基本現代化縣評估認定,我市全面實現教育基本現代化目標。
學前教育 鄉鎮實現公辦幼兒園全覆蓋
2020年,我市幼兒學位供給增多。率先全省出臺《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實施意見》,新擴建幼兒園83所,超額完成3所,治理小區配套園28所,投用公辦幼兒園45所,超額完成7所,提供公辦學位1.2萬個,所有鄉鎮(街道)實現公辦幼兒園全覆蓋,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覆蓋面達35.47%,同比提升5.46個百分點;普惠性幼兒園占比達91.91%。
幼兒園辦園品質也進一步提升。二級以上幼兒園覆蓋面達61.98%,同比提升9.56個百分點,其中新創省一級幼兒園20所,創建數量位列全省第二,創歷史新高。率先全省推出《溫州市幼兒園保教工作規范》,組建“九把鑰匙”城鄉實踐園、“三朵云”智學園各20所,出版《幼兒園適宜性課程》一書。
市政府教育督導室相關負責人指出,盡管近幾年我市學前教育得到快速發展,但薄弱幼兒園依然存在,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距離全省平均水平仍有差距,幼兒教師儲備不足,勞動合同制教師待遇有待提高。
義務教育
打造鄉村“小而優”學校124所
2020年,我市新創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23所,標準化比例達98.6%,躍居全省前三。全市義務教育學校集團化辦學占比達85%,提升20個百分點。新增“互聯網+義務教育”結對幫扶學校422所,率先全省提前實現鄉村學校全覆蓋。打造鄉村“小而優”學校124所、“小而美”學校62所。開展民辦新居民子女學校“一校一策”整治提升,所有民辦新居民子女學校達到省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學?;巨k學要求。
義務教育學校之間發展水平趨向均衡。制定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(市、區)時間表,分批列入培育計劃,委托第三方動態監控學校資源配置7項指標達成比例及校際均衡差異系數,各縣(市、區)小學、初中校際均衡差異系數均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。小學35人及以下的班級比例為24.37%;初中40人及以下的班級比例為41.85%。小學、初中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分別為61.99%、51.99%。
然而,校網布局不夠合理,“城鎮擠、鄉村弱”問題仍然突出,城鎮仍存在超規模辦學的學校,鄉村學校骨干教師少。
高中教育
高中教育質量持續提升
2020年,我市繼續推進普通高中特色多樣發展。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,啟動分類辦學改革試點,確定學術高中建設學校14所、學術高中預備建設學校5所,加快培育特色高中,孵化特色學科(或項目)基地。深化“三類六層次”共同體建設,開展診斷調研、學科視導等活動310場。完善市區普高招生融合機制,市區普高統籌招生從5所擴展到10所,占市區普高數的33%。全市高考成績連續攀升,普通高校錄取率達 96.95%。溫籍高校新生體質健康測試合格率為91.80%,中小學生總體近視率下降 1.11個百分點。
同時,繼續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。優化職校布局和專業設置,6所職校遷擴建加快推進,新增工業機器人、新能源汽車維修等專業點49個。立項建設全省“雙高”職校6所、專業19個。中職畢業生升入高校比例達71.6%,居全省第一。深化產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建成首批市級協同創新中心、產教融合示范基地和數字經濟特色學科27個,為企業輸送“訂單學徒”6112人。普職招生比為55.07:44.93。
但是,普通高中布局規劃還不夠合理,一些規模小、質量低的普高急需整合,分類辦學改革需加快推進。
特殊教育
省特教標準化學校達標率62.5%
過去一年,我市優化調整市縣兩級特殊教育指導中心,聯合市殘聯和衛健委成立了溫州市特殊兒童教育專家委員會,為特殊教育科研、康復訓練、醫學評估與鑒定等提供科學的咨詢與服務。組建特殊教育宣傳隊伍,成立資源教師專家庫。
同時,加快各縣(市、區)特殊教育學校建設,省特殊教育標準化學校達標率達62.5%,建成資源教室247個,實現鄉鎮(街道)資源教室全覆蓋。持證殘疾少年兒童學前教育、義務教育、高中段入學(園)率分別達 94.72%、99.64%、88.15%,比上年有大幅提升。率先全省實施資源教師執證上崗制度,儲備首批58位資源教師。
然而,依然存在擁有資源教室的學校比例不高,特殊教育專任教師配置和培養力度不足,“一人一案”個別化教育策略落實不到位等問題。
師資隊伍
義務教育教師工資不低于公務員
教師專業素養顯著提升。全市普通高中專任教師研究生學歷比例為14.52%,同比提升1.75個百分點;中級及以上職稱教師的總比例為52.44%,同比提升0.2個百分點;中職學校專業課雙師型教師的比例88.89%,同比提升1.81個百分點。
深入推進甌越教育人才培養三年行動,新增國家“萬人計劃”教學名師1人、省正高級教師(講師)20人,人數位居全省第二;評選市“三壇”教師700名、“特支計劃”教學名師9人,全市“三層次”骨干教師達10650人次。完善教師培訓研修體系,投用溫州市教師教育院洞頭分院,中小學教師培訓量達22萬人次。新建市級名師工作室89個,其中70%建在農村和薄弱學校,36%建在鄉村小規模學校,開展“教育名家”“未來名師”培養對象送培活動79場次,精準送課358節。
人才引育環境持續優化。招引教師4100人,其中特級教師4名。落實“510計劃”,簽約高校優秀畢業生1773人,同比增加53%。推進教師關愛工程,營造尊師重教氛圍,50人榮獲省春蠶獎,14人榮獲省綠葉獎,全面實現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。
值得關注的是,初高中教師研究生學歷比例、中職學校專業課教師比例還不高。
教育投入
全市教育投入做到兩個“只增不減”
2020年,全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教育支出達220.524億元,增幅為6.93%,經開區、龍灣區、洞頭區增幅分別為16.62%、13.51%、12.58%;生均一般公共財政教育支出達21882元,增幅為3.77%,洞頭區、文成縣、瑞安市增幅分別為10.59%、9.62%、8.15%。
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占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7.34%,比上年提升1.36個百分點,經開區、甌海區、洞頭區分別為23.43%、14.84%、11.35%;財政對民辦教育的支出占財政教育支出的比例4.18%;年教師培訓經費支出占工資總額的比例2.99%;中小學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為5400.38元,比上年增加665.52元,市本級、洞頭區、文成縣分別為8342.27元、6705.04元、5999.73元;中小學生均教育技術裝備經費投入1057.05元,比上年增加142.65元,文成縣、樂清市、市本級分別為1511.55元、1218.12元、1195.58元。
然而,教育經費投入仍需加大力度。中小學生均教育技術裝備經費投入、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未達全省平均水平。
辦學條件
新改擴建中小學194所
2020年,全市新改擴建中小學194所,超額完成29所,實際完成投資55.78億元,完成率達123.86%,建成校舍115.65萬平方米,再創歷史新高。實施市本級政府投資項目13個,實際完成14330.2952萬元,完成率達114.43%,連續八年超額完成。生均占地面積28.72平方米,生均建筑面積15.59平方米,生均綠化面積6.21平方米。
教育技術裝備增強賦能。啟動實施溫州教育“數字大腦”建設,完成“一屏看教育”數字駕駛艙原型搭建;新創未來(智慧)校園實驗校43所、智慧教室268個、技術變革教學方式試點校76個、新型教學空間264個。創客教育基地(空間)學校比例96.88%。實現全市中小學千兆光纖接入全覆蓋、無線網絡全覆蓋等。深入推進“明眸皓齒”工程,完成百萬學生2次視力檢查,改造教室燈光照明設備9060個、可調節課桌椅14.32萬套。新創省級勞動實踐基地10個、職業體驗基地13個、勞動教育試點(示范)學校50所,新建市級研學基地(營地)40家、勞動教育示范學校55所、精品線路38條,全市實踐基地活動參與量達100萬人次,入選國家級實踐教育資源數居全省第一。
然而,生均占地、建筑、綠化面積增量不大,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還需加大,部分民辦新居民子女學校辦學條件有待改善。
來源:溫州日報
記者 潘舒暢
△華輝直發光led護眼教室燈
△華輝側發光led護眼教室燈
△華輝led護眼黑板燈
附:華輝led教室燈和led黑板燈CCC證書↓
附: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會員證書↓
服務熱線:0757-25539380
聯系QQ:2392711759、2755796541
同類文章排行
- 2024年5月學校照明采購基礎教育領域份額領先
- 河南:《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室照明驗收規范》要求
- 「健康照明」標準18項術語
- 全國政協委員李心: 加快推進教室照明規范化改造
- 今年國抽將重點關注這5類照明產品
- 安徽省地方標準《托幼機構消毒技術規范》已實施
- 廣東:茂名信宜二中將預算103.581萬元用于改造教室照明
- 2024廣東高校教育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研討會順利召開
- 專業黑板燈廠家,助力教室照明環境
- 2024年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重點工作計劃
最新資訊文章
您的瀏覽歷史
